• 26
    2024-08
    8月25日上午,以“砥砺中传七十载 沂蒙精神谱新篇”为主题的中国传媒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暑期集中培训班在沂蒙干部学院举行开班仪式。230余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专职组织员、教工党支部书记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参加培训。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树庭,沂蒙干部学院副院长、二级巡视员邵长来,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蔺海波,党委副书记李众,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王晖、杨懿,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红梅出席开班仪式。仪式由李众主持。开班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邵长来在致辞中向培训班的成功开班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领导、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介绍了沂蒙干部学院的发展历程、培训课程体系、教学特色以及品牌建设情况。邵长来表示,沂蒙干部学院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坚持弘扬“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依托沂蒙地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做好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中国传媒大学走进沂蒙干部学院开展教育培训,充分体现学校党委对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对沂蒙干部学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送教上门”、深
  • 27
    2024-07
    7月17日,我校在学术中心V10报告厅召开面向人工智能的本科专业重构与升级研讨会,全校各学院济济一堂,围绕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研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开展专业重构与升级。会议邀请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卞佳丽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雯教授,为我校本科专业建设问诊把脉。副校长杨懿出席会议。各学院教学院长及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师等近百人参加了研讨。本科生院院长王晓红主教授主持会议。研讨会现场研讨会上,各学院教学院长分别介绍了学院专业重构与升级的整体情况;数字媒体技术(智能交互与游戏技术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电子音乐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传播学(智能与计算传播方向)、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汉语言、播音与主持艺术(中英双语播音主持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行政管理(媒介与数字公共治理方向)以及正在筹建的智能影像艺术等十五个专业的负责人汇报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调整情况以及下一步计划。通识基础课AI思维教学团队汇报了课程定位、教学设计和考核方式等内容。各学院教学院长、专
  • 19
    2024-07
    (通讯员 王鑫 罗霆 李子权 张翔雯 摄影 王昊苏)7月1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携手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以“传承红色精神,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隆重举办了“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结业式。周恩来侄媳、原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邓在军,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原会长廖心文,国务院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原局长张忠义,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众,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宣传局二级巡视员周强,华夏银行总行原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王晓勇,国家信访局原副巡视员、外办主任孙文君,人民日报出版社社务委员兼总编室主任翟福军,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素娟,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金勇,淮安市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原主任、市政协常委刘训杰,周恩来班网站主管贺金凤等领导出席结业式。仪式由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白文刚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陈莹峰、副院长肖欢容、五级组织员霍淑芬参加结业式活动。本次研学班学员为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遴选出来的优秀学生,7月1日从淮安启程,赴南昌、遵义、天津、北京等五地开展红色精神研学
  • 30
    2024-04
    (通讯员 方大伟 范龙一 王闰摄影 刘源珺 谢卓奇)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应对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人工智能与学校各发展领域的融合对接,提升干部队伍认识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和水平,2024年4月24日下午,党委组织部、信息化处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云春教授来校举办“开启新纪元—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智理”专题讲座。主讲嘉宾李云春教授以“新赛道、新优势、新突破-数智赋能大学治理的北航思考和实践”为主题,从北航建校情况、使命精神出发,围绕“形势分析”“治理实践”“建设成效”三个维度,聚焦政策、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全面分析当下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下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与需求,系统梳理高校利用智能技术支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详细介绍数智赋能的“智慧北航”体系建设,分享了北航在学校治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历程、具体做法和经验成效。李云春教授提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的战略部署,2024年各高校纷纷推进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如北大开发个性化AI助教、清华大学推进AI赋能教学、天津大学启用全景教学空间、南
  • 12
    2023-06
    (通讯员 付李琢)近日,教育部完成了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的名单公示,我校2项成果入选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分别是高晓虹教授领衔的“实践赋能·知行合一: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模式创新”和曾祥敏教授领衔的“面向国家战略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每4年评选一次,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为充分做好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本科生院提前筹备,积极组织,邀请专家围绕“教育教学成果的形成与凝练”主题,面向全校教师进行讲座;在北京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全流程服务教师,为申报提供全方位保障。近年来,我校持续深化“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和“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本科教育改革,涵育教学文化,推进教学学术,最终在此次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佳绩。未来,本科生院将继续立足学校特色,面向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发挥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引导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 20
    2022-06
    (通讯员 付李琢)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示了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9项成果荣获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4项成果获一等奖,5项成果获二等奖,涉及文学、艺术学、工学等学科门类。中国传媒大学入选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名单(按《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顺序)教育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我校持续深化“四个一批”专业建设和“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本科教育改革,涵育教学文化,推进教学学术。此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评数量达到历年最高。未来,学校将继续立足学校特色,面向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发挥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引导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编辑:阎玺)